塵囂中的寧靜 百年不搖甘露寺

作者 : 王旋維 / 發佈日期 : 2016/09/27

【記者 王旋維/台中報導】

大肚山早期被政府視為邊陲地帶,縣市合併之後發展快速,多數的土地都做為開發之用,四處都是高樓大廈林立。然而,在台中市西屯區,前往台中都會公園的路旁,佇立著一個路標,順著蜿蜒小路,是綠蔭搖曳的竹林小徑,走進去,會發現一座隱身於此的小廟,它就是甘露寺,坐落於此百年,不受外界打擾,是塵囂之中的秘境。

甘露寺建造於1909年,所在地俗稱「五龍山」,早期是沙鹿通往台中市區的主要道路,在日據時期規劃一條沿著西屯、水堀頭經甘露寺至沙鹿北勢頭的道路,是西大墩、水堀頭、北勢頭、沙轆北等地的居民要翻越大肚山嶺交通要道。當時感受到過路人的辛苦,由西屯庄的廖承祥,也是當時佛教佈教所長召集,由地主張阿牛、張萬福等人提供土地,水堀頭庄的陳出先生擔任水泥師傅,共同出資、出力。在甘露寺尚未建廟之前,是做為茶亭之用,因此早期又被稱為「茶亭仔」,替往來的過路人提供一個可以休息喝水的地方,地主們如此無私的奉獻,我們也可從中想見當時民風純樸的模樣。

在甘露寺前,有兩處湧泉,根據當地耆老的說法,就算早期土地乾旱,湧泉也未曾乾涸,但隨著周圍土地遭到開發,水文被破壞,如今只剩涓涓細流,而隨著文明的進步,甘露寺從早期使用茶壺供水,也改為現代的飲水機,方便祭祀的民眾飲用。

現今的甘露寺遺世而獨居,不受任何世俗打擾,恬淡而寧靜。早期是臺中通往沙鹿的主要道路之一,而隨著交通要道移至臺灣大道、下方公墓入駐,甘露寺悄悄的從繁華中隱身而退,隨之淡出,保留了清靜的模樣,也保留了鄰近的土地及生態。

甘露寺除了供過路人休憩、喝茶的地方,還有一個特殊之處,在甘露寺的正殿旁邊,供奉著釋僧慧師父的肉身。

釋僧慧師父,原名巫判有,信徒稱之「師傅、師傅伯」,而甘露寺也被稱為「師傅廟仔」。釋僧慧師父從1929年於甘露寺修行,正是因為有他的存在,為甘露寺留下許多傳奇,見證大肚山上利經過的時代變遷,許多故事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最廣為人知的故事便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政府在大肚山頂設置假機場,引誘美軍前來轟炸,讓當時的居民人心惶惶。在某次轟炸之前,師父事先提醒民眾要趕緊躲進防空洞避難,附近居民相信師傅的先知,跑到防空洞躲起來,結果真的發生轟炸事件,而事先躲進防空洞的居民都相安無事,為了感念師父的救命之恩,固定在每月初八前往寺廟祭拜。

尊重萬物生命 杜絕塵囂打擾

在甘露寺擔任住持期間,釋僧慧師父生活簡樸,不仰賴電力、瓦斯,靠自己燒柴煮食物。奇特的是,幾乎個個大大小小的寺廟都會放置香油箱,供信眾捐助。但在釋僧慧師父的堅持下,甘露寺未設置香油箱,也不隨意接受信眾供養。就算信眾偷偷將香油錢包好放置供桌桌沿,強行要師父收下,但在師父眼中,這些錢都是用來供養佛祖,而非他本人。如有信眾送生活用品來,師父也不收下,他常告誡信眾,不貪非份之財,要多行善積德。釋僧慧師父的生活所需全靠自己幫人做工所獲,其言行一致,被信眾視為真正的修行者,獲得眾人的尊敬及仰賴。

甘露寺位處偏僻又狹小,在釋僧慧師父師傅圓寂之後,許多信眾曾經想過要擴大寺廟,但依照師父生前簡樸的性格,他老人家必定不會同意。但為讓信眾行走、通行方便,僅僅將廟前的泥土地改為水泥地,加蓋廟的拜殿,且移除一小部分竹林作為停車場,在某些信徒眼中,依舊覺得師父不會答應這樣的改變,可見釋僧慧師父對信眾的尊尊教誨仍深植在民眾心中。

而在進入到甘露寺之前,可以在小徑旁的樹上發現一個小白板,上頭寫著:「佛門清淨地,嚴禁攝影拍照、捕捉動物、破壞環境、設攤販賣」四項禁令,目的是為了保持甘露寺的寧靜和對環境尊重。

早年大肚山頂被開闢成田園,只有在甘露寺附近才可以乘涼,而前來寺廟看見奇珍異草的人們經常想將花草採摘回家,被釋僧慧師父阻止,他告誡人們,不屬於你的,就算拿回家也活不了。

曾經有賞鳥協會的成員前往甘露寺拍攝,卻打擾到原本居住的鳥類。如果將立場反過來建立在自己身上,沒有人會喜歡有人拿著相機一直在自家門口前拍照,還打擾到自己與小孩的相處時間。人類拍攝的時間有多久,動物的活動就被中斷多久。如同母鳥想餵食自己的孩子,卻因害怕人類,而被迫在空中盤旋,造成雛鳥無法被餵食,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小鳥死亡,而這也不是所有人想看見的結果。在釋僧慧師父的眼中,萬物一切生命皆平等,不分貴賤,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自然也會給予人類相同的回應。

大肚山左側因遭開發,幾乎無林地存在,無法供動植物生存,所幸甘露寺位於大肚山古道的重要位置上,在大肚山右側,因軍事基地、都會公園,保留一條綠廊連接至清水鰲峰山。在釋僧慧師父的理念和影響之下,甘露寺鄰近的綠地保留許多的物種,雖然甘露寺不像其他廟宇富麗堂皇、香火鼎盛,卻提供後代子孫一個可以清靜的珍貴地。經過大肚山學社吳金樹、蔡志忠等學者調查,甘露寺園區內保留許多七十年以上的老樹,透過這些老樹,可供甘露寺內的兩處湧泉得以涵養,且因為鮮少人為活動,也保留了許多大肚山上的原生物種,如白毛臭牡丹、灰木、狗花椒、降真香、山素英、小葉桑等等。

甘露寺隱身於山林中,遠眺繁華的城市,靜靜觀看百年來這片土地的變化,卻始終不變自己的初衷,如同釋僧慧師父一樣。師父的理念一直存在於信眾心中,不貪不取、尊重萬物,所得到的回報比起金錢所給予的,是現代人最缺乏的清靜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