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高中生大學
 

風車的發威 民眾的悲憤

作者 : 鄧羽彤 / 發佈日期 : 2016/10/25

【記者 鄧羽彤/台中報導】

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大眾開始認知到能源危機,政府以及相關單位也推動太陽能、水力以及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但是這些能源不僅帶來綠能,同時也帶來不少影響。一群生活在風力發電機附近的居民們,他們深受風力機低頻噪音的影響,而長久累積下來的壓力以及焦躁感,使得當地居民的身心都憔悴不堪,決定為自己站出來發聲,向政府和設置風機的英華威公司提出訴求,希望可以將風機的設置遷移他地,卻得到英華威以遷移兩台離民宅較近的風機作為回應,治標不治本的作法,令居民既氣憤也感到無奈。

長期的低頻噪音 居民不堪其擾

在台灣各沿岸邊都有風力發電機的蹤影,建立在靠近沿岸的地方,主要是發電需要靠的是風力,透過葉片遇到風而轉動,轉動所帶來的能源就可以供給大眾使用。根據高美濕地解說員梁仁宗的說法,沿岸的風力較為強大但是並不穩定。而且風機的存在造成了附近居民生活上的極大不便,風車轉動時所製造出的低頻,深深困擾著住在當地的居民,他們的生活品質也受到了影響。住在苗栗後龍的翁坤章,也是因為風力發電而深受打擾的受害者之一,他表示:「風車離我們家很近,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聽著那個聲音很難入眠,生活品質都遭到影響,我一開始都還沒甚麼感覺,長期累積起來,到1年後才發現我得了憂鬱症。」

翁坤章強調噪音影響他們的生活,都是慢性、長期累積下來的,居民一開始並不會真正感受到任何差異或是不舒服,等到時間一久,感受地越深,生活起來也就越痛苦。不僅是後龍的居民受到噪音的壓迫,不少苑裡以及清水的居民們也都是風力發電下的受害者。

保障自身權益 苑裡反風車為基準

對於在台灣反風車一事,最受關注的莫過於苑裡反瘋車事件,苑裡的居民當時集結了多人的力量,犧牲了部分人的權益,才換來那一場震驚社會的抗爭,使大家對於風力發電有新的認知。雖然當時抗議的人群被判無罪,不過設置風力發電機的英華威公司對於居民的訴求,卻只是將兩台距離民宅較近的風機給拆除作為回應,苑裡反風車自救會認為,他們反的並不是再生能源,而是英華威在未清楚告知居民並深入討論的情況下施工,並將風車設置點鄰近他們的住家,大型風機的噪音與低頻噪音對人的健康影響非常大,他們才會極力的抗爭。現在站出來抗議的已經不只苑裡反瘋車自救會,還有台中大安、清水、苗栗後龍等沿海地區的居民都紛紛站出來捍衛自己的家園,為了改善風力發電的迫害,他們也成立了海線一家親環保協會,和各界的工程師、學者專家繼續要求政府訂定風機設置的適當距離規範,來保障他們本身的權益。

民眾反瘋聲 回歸平靜鄉

風力發電廠對於後龍居民帶來噪音、電磁波以及生態的破壞,翁坤章表示在風力發電機設置之前他們社區的訊號都沒有問題,但是自從風力發電機來了以後,他們的訊號就變得很差。風力發電雖然帶給民眾一些能源卻也造成居民不便,現在政府也因為陸地上能夠架設風車的土地越來越少,將風力發電的未來都導向離岸風車,但陸上卻還有居民正身受大型風機的噪音危害。

當地居民靠著自身的力量跟政府要求應得的保障,要求政府訂定風機設置與民宅的距離規範,並且規範要處理現存風車距離過近的問題,甚至於風車之間的距離設定也應該加以規定,不要再有因為長期受到風機低音頻的噪音而影響到生活品質。各個反風車團體都積極的在爭取各地有建設風車的附近居民該擁有的權益,不希望他們的權益被犧牲掉,透過各個反風車團體的努力,讓社會上更多的民眾了解風力發電帶來不容忽視的問題。

政府一再提倡風力發電是有用的再生能源,並且希望可以多加利用台灣的地形優勢,讓風力發電有效運作,可是在民間卻出現如此多的反對聲浪,面對民眾的抗爭,政府以及英華威是否應該採取更多有效作為,是目前風力發電面臨的課題。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