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的另類投資 方向對準弱勢群體──大學生
作者 : 陳海妮、馬秀君 / 發佈日期 : 2016/11/03
【記者 陳海妮 馬秀君/台中報導】
一位禪師走出寺廟,在山下修建了一座看不見的城牆:她要求每一位進城之人選擇一塊土地,在那裡自尋磚石板瓦,白手起家,創造自己的樂土。有些人有心無力,匆匆離開;有些人播下種子,疏於澆灌;有些人填補荒蕪,種出果實。這些進城之人為她的城池增添了新的風景,而她的城池,也因為這些風景,增添生氣。
Dani(劉丹怡)是一位科技軟體公司的執行長,在幫助企業網羅人才同時,也密切關注著人才的培養。如今,她呆的最久的地方居然是大學校園,因為她擁有全新的身份──業師。
大學生是弱勢 少有人可以主導自己的人生
Dani是在一次學術研討會中,與靜宜大學唐傳義校長與資訊學院的王孝熙院長相識。在偶然間的聊天中發現理念一致,想法一拍即合,便選擇步入校園,進行了一項另類的投資。
社會的分界點,是從學生時代變成社會人的一剎那。Dani正是在為合作項目尋找人才時接觸了「大學生」這個群體,她發現,即將畢業的年輕人時常感到恐懼與茫然,對未來不確定,對自己不了解,對於有理想卻沒有方向的年輕人更是如此。
在Dani看來的一個普遍的事實是:假設一個大學畢業生的能力值是八十分,初次見面所展現的數值卻不足二十分。原因歸結可能是太多人對自己的核心能力不明確,學校環境到社會環境的更替也使大學生心生膽怯,導致發揮不穩定。
然而另外一個事實是:那八十分的能力值是真實存在的。
該要如何將個人價值發揮到最大化,這是一個應從學校起就被關注,到企業單位就開始被強化的社會問題。她利用社會企業管理方式,將顧客群體定在了「大學生」身上,如果憑藉Dani啟發,可以將一個人從二十分提升到二十八分的能力值,那麼這增長的是百分之十。如果可以影響十個人,十個人繼續影響十個人,群體的數量甚至可以擴大到整個台灣的年輕人。
領導人才缺機會 執行人才缺方向
作為一個成功的社會人士,Dani擁有一套自己的培養人才的方式。如鷹般精準的目光和企業家的思維方式是Dani可以提供給學生的資源。
人才有很多種,領導型人才決策果斷,眼光獨特;而執行者的特質為心思細膩,責任心強。在與學生交流過程中她針對學生的特質作出不同的引導。有些人想法多樣,適合拋出問題自己尋求解答;有些人執行力強,適合給出具體步驟。這兩類皆人才,只是引導方式有些許差別,領導型的缺機會,執行者缺方向,尋求到了合適的舞台,自身價值也就可以完美展現了。
近期台積電舉辦一個大數據分析競賽,Dani帶的團隊中有四位大學部的學生,意外的是,他們居然打敗了700多位報名者,其中有400多位碩士與50多位博士,躋身十強。
當然,成功也並非偶然。
這四位學生身上都有個核心能力──持續力強。Dani想要證明八十分的能力不是只存在於未來,是現在就可以做到的,不過學生一旦中途退縮,這就意味著證明之日遙遙無期。幸運的是,他們並沒有,而且完成的很完美,這對Dani來說是極大的驚喜,也是她付出所得的無形的回報。
重新認識自我的秘密 藏在小細節里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沒有想像中了解自己,然而在小細節中,卻可以重新認識自我。
Dani的兒子Ivan在申请大學數學教學助理時遇到困惑,請求Dani幫助。對於在興趣愛好這欄該寫什麼,Ivan很矛盾,他熱愛音樂,但是申請的職位是數學教學助理。Dani對於他有迷惘這件事十分開心,她並沒有把這個當做一份簡單的簡歷,在她提示Ivan之後,Ivan十五分鐘寫完了簡歷。
關鍵不在於你的愛好,而在於你為你想做的事情所付出的努力。
Ivan在高中就喜歡音樂,曾在學校交響樂團擔任節奏樂器負責人,即為音樂教學助理。節奏部份由他帶領,別的樂器則由另外一個專業老師指導,作為教學助理的他會幫助大家找譜,練鼓。
教學助理並不是要求每道題都會,但是他需要幫助人家會。所以即便有同學來問Ivan也不會的題目,Ivan也會有因為愛好音樂而生的這份熱心,與他討論,或者找老師,共同解決這個問題。
而這份小小的簡歷,已經讓今天的Ivan比昨天的Ivan更認識了自己一些。
在談到兒子的時候,Dani感慨如今華人圈的長輩太習慣給予,年輕人可以靠自己完成的事很少,這對他們來說其實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損失。
現實狀況與理想境界不符合 什麼才是自救之道?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句話是很多人對於目前狀態的自嘲。有很多時候有些事是社會要求你完成的,比如學業,但並非每件事都是你願意去完成的,比如上課。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有些課也許老師講的不那麼有趣,但那是必修。Dani覺得,由於別人的關係,影響自己的前途,其實很可惜。換到工作崗位上來說,有時候所面對的環境不盡人意,人人都很自我,人人都出現失誤,但是,在環境無法改變的狀況下,如何幫自己找到正確的定位,這是一個人的智慧。
每個人都渴望活在理想國,創造自己的烏托邦,但並非每個人的想法都能被改變,如果今天碰不到一位啟發思維的人生導師,又該如何存在?
「與其等著別人來找你,不如試著靠近他。」Dani這樣回答。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能遇到伯樂的千里馬其實是很幸福的,不過Dani覺得,千里馬不該待在馬廄里,湮沒自己的才能,他需要自己跑出來,自己找到伯樂,並且讓他看到千里馬的特質,這也是對自己負責的一種表現。
她還提到:「學生是弱勢,因為他們無法主導自己的人生。」窮一時,窮的是口袋;窮一世,窮的是腦袋。類比弱勢的觀念:大學生如果弱勢一世,那絕對就是想法的問題了。
協助一些有志之士脫離弱勢狀態,這是最關鍵的資源。這也是Dani正在做的事,而我們都才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