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高中生大學
 

沙鹿玉皇殿 擁有百年的文化底蘊

作者 : 向曉慧 / 發佈日期 : 2016/09/26

【記者 向曉慧/沙鹿報導】

位於臺中市沙鹿區的玉皇殿,始建於清代嘉慶十年(1805),迄今已逾二百年,不僅具有獨特的歷史性與文化性,長期以來更成為沙鹿地區居民精神寄託的信仰中心。台灣具有歷史性的天宮廟「三間半」指的是沙鹿、台南、新竹與彰化的天宮廟,其中彰化的天宮廟因擴寬馬路而僅剩半間。而這座玉皇殿則是沙鹿的代表。可以說,沙鹿玉皇殿,既給了人們信仰,又為後人保留了寶貴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遺產。

在台灣,廟宇很多,而很多城市的發源都是從廟宇開始,並慢慢的向四周擴散,形成聚落。在一些環島漁村,基本上每個村都有一個自己供奉的廟宇或是媽祖,而這些村落起源於海邊,自古靠打漁為生,媽祖可以在他們出海捕魚時避免發生意外,也就是求神保佑自己出海順利。這樣的習慣與傳統,大概只有台灣保留並且傳承得那麼好。

各種工藝與技術的運用,也使玉皇殿更具觀賞性與傳承性。而在整體佈局上,中央神龕供奉主祀神明玉皇上帝,前有玉靈官,玉靈官是道教的護法大神;左側神龕供奉張天師與南斗星君;右側神龕則供奉玄天上帝及北斗星君,正殿內的樑柱施以彩繪,有三國演義的故事題材,亦有風神與雷神等神仙彩繪。這樣的佈置和神位的安排,都是按照了廟宇內的「主祀」神大小和各司其職的規律,玉皇殿的建築藝術同樣不可忽視。

交趾陶

在沙鹿玉皇殿擔任秘書工作多年的陳玉卿介紹到玉皇殿的魅力之處在於它的建築。玉皇殿自清代建廟以來,經歷了數次的修建,建築由簡到繁逐步增修。現今的廟貌與格局,在民國六十年擴建完成。陳玉卿表示民國八十八年因九二一地震,寺廟受到了嚴重的毀壞,之後得到了眾多民眾的支持,得以重新修建,就是那個時候,將屋頂的裝飾改為色彩艷麗、造型栩栩如生的交趾陶作品。玉皇殿的交趾陶作品主要分佈在三川殿及正殿的屋脊及牌頭之上,題材有天官賜福,另外在各個屋頂上也有很多歷史故事題材的交趾陶人物,做工相當精緻,是值得細細品味的作品。

剪黏

剪黏最早流行於中國南方的漳州、泉州一帶,大約至一百五、六十年前才引進台灣,從字面意思來看,剪黏有兩個動作,一是剪,二是黏,也就是先剪後黏,以鑲嵌的手法來營造浮雕的效果。剪黏最初的發展也只是交趾陶的替代品,因為交趾陶造價太貴,而剪黏可謂是物美價廉,自然成為廟宇裝飾中不可或缺的工藝品。玉皇殿中剪黏多用於屋頂各種龍、鳳的造型,可以說剪黏技術的運用,為玉皇殿增添了美觀與氣勢 ,自然也增加了玉皇殿的建築藝術價值。

雕刻 

除了有特色的建築藝術之外,精美的裝飾藝術也使玉皇殿這座百年廟宇,更富傳奇性。玉皇殿廟宇建築採用大量的雕刻作品作為裝飾用件,其中包括了石雕和木雕兩種,而依雕刻的方法,又可以粗分為三大類,圓雕、透雕和浮雕。每一種技術的運用都代表不同的意義。而由於玉皇殿經歷了多次修建工程,最後採用了鋼筋水泥結構,原本木結構的部分因為很難保存太久,因此多由新工法所取代,因此玉皇殿內的木雕作品,多集中於神龕的裝飾用品,另一方面。石雕作品則相當複雜,運用也極其廣泛。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用歷代名人的墨寶等雕刻成作品,而也因這些作品的存在,讓玉皇殿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位於玉皇殿南側普濟寺右側外邊保存一塊清代的石碑,立於清朝光緒十二年,材質為花崗岩,字跡依然很明顯,是很重要的文物具有很深刻的歷史意義。除此之外,玉皇殿內有蔣前總統中正、陳前總統水扁、內政部長余政憲以及台灣省長宋楚瑜贈匾。匾上分別提有「護國佑民」、「善德功深」、「嘉惠桑梓」。可以說,玉皇殿存在的意義已經不僅僅在於它單一的廟宇信仰性,更多的是歷史的傳承跟建築藝術的魅力。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