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高中生大學
 

用樹合苑勾勒細活理念 看見不同的生活方式

作者 : 謝懷萱 / 發佈日期 : 2016/09/24

【記者 謝懷萱/台中報導】

我們可以說現在是個最幸福的時代,可是對於從早期修復霧峰林家且常做資產保存的孫崇傑,他對現今文化及生活價值有另一獨特的想法,這也使在熱鬧的台中市區誕生一座更靠近純樸的村落──樹合苑。

用四字更親近自然 你也可以細活在都市

樹合苑就是一個細活村,所謂的細活有別於慢活及樂活。將細活二字拆開,每個偏旁都代表不同的意義。「絲」是指在樹合苑有更多的事情可以自己動手,而非依靠石油或機器,以越天然、越不易產生破壞為宗旨,像是豆腐工作坊、織布課程等等。「田」是依循著現今社會裡賺錢、消費這個無限迴圈而反向存在的。在汲汲營營裡,我們生活在這塊土地上追求著世上萬物,卻只用極少的時間甚至是完全忘了去親近我們的土地並且好好學習與它共存。「水」是代表一個人類對環境的責任。每個人都希望使用的水是乾淨的,可很少人想過透過少用化學清潔劑等方式來保護水資源,更可怕的是,或許更少人意識到水的乾淨攸關土地,更攸關每人的身體健康。水質不好,則土地不佳,那我們所食用的食物能多優質?

「舌」則是表示嘴巴,我們可以透過嘴吃進乾淨的食物,同時也可以透過舌去傳遞好的理念。因此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讀書、好好吃飯,成了愛自己、照顧自己的表現。而照顧自己的同時,我們就正在愛護這塊土地。

孫崇傑突破現有框架 走出新的價值

孫崇傑透過這四個字傳達自身的價值觀,而現今科技發達,使我們早已忘記遠古時期,人類以物易物分享自己所得再獲得所需的整個過程。因此,孫崇傑也是因為一次的際遇才更能體悟生態的重要性。他說:「在台灣要有一個主體性談生活的價值,這個世代的人在反省怎麼突破這個生活型態,要怎麼重新理解生活型態。它必須有一個軌跡。」由於他常做文化資產的保存,年輕的時候看了很多台灣早期有關霧峰林家當代對台灣的貢獻,這些貢獻喚醒很多人重視自己的本土文化。這也成了孫崇傑證明空間是有影響力的最佳例子。

而另一啓發則是來自桃米社區。在經過九二一大地震洗禮的孫崇傑在感嘆生命微小之餘,同時也結合了自身所學的建築專業開始思考:「如果是我,我能做些什麼?」思考有形的重建其實不難,難的是如何重建無形的價值。就在思考這些理念的同時,因緣際會下他到了埔里而接觸到桃米,並且開始學著看待台灣是怎麼建立新的社區。在桃米孫崇傑學到了很多,並且認知到「一群人的重要」。在這裡,他向農夫學習、向各種不同的人學習,因為重建桃米當時產業正在轉型,而這個社區也就這樣順利搭上另一班前往桃花源的班車,使這個地方不再是傳統農業而是新的體驗型產業。將生態與觀光結合成一個永續的願景在這裡發光發熱,而樹合苑呢?正是這些生命經驗的養分所茁壯而成的作品。

生態廁所創造新亮點 看見新的生活方式

在樹合苑裡,可以看到衝擊都市的生態廁所設計,在這個資本主義如此牢固的現今,沒人敢說要百分之百還原遠古,但我們可以更「接近」。真正石油的廣泛商業運用不到五十年的光景卻完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近期替代能源的議題也引起各方熱烈討論。倘若二十年後,這一切靠消耗土地本身能源而得來的光景可能漸漸奢侈,那時該怎麼辦?對於孫崇傑的生命而言,資本結構還是在,但生活的時間在人的一生中還是大於工作時間。因此在生活部分,我們可以選擇不那麼依賴科技,可以選擇動手做,去學習如何親近土地,去感受每個東西都是有用的。不再問自己能為地球做些什麼,因為你馬上就可以動手做,在樹合苑裡就是如此。你會訝異在一個都市裡只是一間咖啡廳大的空間可以種樹,你會訝異參加了豆腐工作坊後才知道手做天然是多麼驚人,你會突然驚覺、甚至是愧對自己以往是多麼忽略土地這種厚實而穩靠的愛,相較日新月異的科技,對土地對自然而言,每人的專業都只是工具,一個個能使世界更接近天堂美好的工具。

用自身價值為社會打造新的價值

若我們可以利用自身專長創造出新的價值,樹立出好的典範,那麼生活絕對有可能有更好的改變。不單單是虛薄的追求高科技,而是另類不平凡中的純樸與永續,因為讓美好延續下去才是人類生活的要點。所以我們不斷在思考下一代是面對著怎樣的未來?是22k,抑或是比22k更可怕的生活環境與大地反撲?近來的天災、氣候令許多專家學者開始更關心這個世界,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也開始反思,該用怎樣的生活型態去因應這些自然變遷。倘若以金字塔來比喻,生活基本需求之於土地環境,其實就是在金字塔最底層,同時就是最重要的。而資本主義種種的追求,都是建立在環境之上。為了「反省」資本結構,若在這個細活村裡流通屬於自己的貨幣這也是可能的,而樹立可以讓人討論的典範正是孫崇傑近幾年在樹合苑做的事。透過好的成體互相學習,讓來這裡的人「受刺激」因而開始想理解為什麼這麼做,進而變成我也要這樣做。從生態廁所到空間裡的樹,會不會下一個突破的可能,就發生在原產地直接加工,從而去解構資本主義裡的分工呢?在這裡,我們除了見到一個完整透過空間的使用行為而造成觸動的例子外,也有更多實踐自己對環境永續承諾的可能。

有好的理念就有好的空間,有好的空間就有好的理念。因為人們透過空間而齊聚一堂,而那些在腦子裡的理念就因為空間而被反覆激盪。一群人聚在一起使知識產生了力量,在想改變的同時,可能會發現一個人做事很孤單,但創造空間有了一群人後,其實是一起走向完善。每個人能為自然做的有很多,我們可以不瘋狂去追求完全原始的生活,但我們可以「選擇」要用怎樣的方式過生活,進而學習從小細節裡實踐理念,而非高喊我能做些什麼。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