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高中生大學
 

巷弄裡的燦爛時光 以東南亞為主題的書店

 

作者 : 葉瑋玟 / 發佈日期 : 2016/09/23

【記者 葉瑋玟/台北報導】

從台北車站搭上往象山的淡水信義線,再從東門轉達往南勢角的板南線,繼第一間在桃園後火車站開幕的「SEAMI望見書間」後,全台第二間的東南亞主題書店——「燦爛時光」,就位於新北市興南路一段135巷的這條小巷子裡。這家東南那亞書店開幕於4月12日,在前期籌劃只用了短短的一個月。創辦人張正與一群志工,將這家本是韓國料理餐廳的老房子,改造成充滿色彩和溫暖的東南亞主題書店。

書架上擺放來自不同東南亞國家的原文書籍,同時也有一系列與東南亞文化相關的中文書籍。書店的書籍流通模式為「三不一堅持」:不同於書店,這裡只借不買;不同於圖書館,這裡借期無限;不同於租書店,這裡全額退還押金。為了能夠讓前後讀者透過書籍來進行交流,感受彼此的想法,「燦爛時光」鼓勵讀者在借出的書籍上做記號,甚至是隨意寫下任何的心得及感受。藉此相信讀者更能將每本書的意義發揮到更大,而同時也能夠在閱讀時創造屬於自己短暫的一個燦爛時光。

除了能夠借閱的書籍,「燦爛時光」也舉辦了與東南亞主題相關的演講、美食工作坊、電影播映會及語言課等活動。當中的真人圖書館:東南亞深度蹲點系列講座中所討論的主題,都是一個個深入東南亞在地的文化交流。書店所提供的空間並不大,然而當大家坐在臨近學校所捐贈的小凳子上,聚精會神地聆聽並與演講者一同討論。這個空間能夠讓東南亞不曾被看見的另一面發聲,同時也讓台灣人有機會仔細聆聽來自東南亞的聲音。

「燦爛時光」的策展人吳庭寬認為這裡是一個分享的平台。「我們不去做任何的區分,誰都可以來,很希望大家在討論一個議題的時候有不同的觀點。這裡從來都不是要去說教,或是要求社會大眾換一個和我們有一樣的想法,因為這沒有意義。這裡是在做一種啟發,希望大家到這個空間的時候,能自己想一想,你和移工移民的關係是什麼?」吳庭寬表示,這裡提倡的不是憐憫,而是同理心。精神上的意義不只是在這書店,而是有很多的文化碰撞,讓大家能夠利用彼此的養分學習成長。

從一份為移民工朋友而辦的報刊開始

帶領著一群志工一同創辦「燦爛時光」的,是長期投入在東南亞議題的張正。今年44歲的他,是四方報的前總編輯。於2006年,張正在《立報》的發行人——成露茜,所提出的計劃下,創立了以越南文為主的報紙《四方報》。讀者群設立為來自東南亞的新移民及移工朋友,希望藉由報紙開創一個專屬於移民工朋友發聲的刊物。而後除了越南文,於2011《四方報》增加了泰文、柬埔寨文、菲律賓文及印尼文等4國語言,成為了台灣最大的東南亞語刊物。

《四方報》從創刊以來就受到來自移民工朋友們熱烈的迴響。張正在2014年的TEDxXimen演講上分享了《四方報》所收到的讀者來信。從創刊2006年的9月到2013年的11月,《四方報》一共收到了一萬八千三百五十四封的讀者來信。它們有的是寫在病例專用紙上、有的是寫在隨堂考試用紙上、有的甚至是在月曆上。「這些東南亞朋友在台灣用母語所寫下的東西,是非常珍貴的台灣資產。」張正認為透過母語,這些東南亞朋友更能夠抒發他們內心曲折的心情,更能夠為他們在台灣的好或壞發聲。「我們不能真正改變東南亞朋友在台灣的處境,但若讓他寫讓他講或者讓他唱,或許會有一些幫助。」

文字和語言的強大力量

即《四方報》之後,張正製作了台灣第一個全東南亞語言的歌唱節目《唱四方》。採取了街頭錄影的方式,讓移民工朋友唱出心聲。2014年,張正舉辦了台灣第一屆的移民工文學獎。當中獲得優勝的一個作品,印尼籍家庭看護——Erin Sumarsin寫了這麼一段:「If I am boring, I just reading. I like to read book and write. If I read, I feel happy. For reading and writing, I feel free. 」閱讀和寫作,讓我自由。張正在他的文章中表示:「自由與否,是心理狀態。移民移工的處境,是大結構之下難以鬆動的一環,只能舉步維艱緩慢改善。但如果「讀書」就能夠讓Erin覺得自由與開心,能不能立刻幫上什麼忙?」

藉此為原因之一,拉開了「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這個活動的序幕。邀請前往東南亞旅行或工作,只要是有機會到東南亞的人,帶一本東南亞出版的原文書籍回來台灣。同時在全台的各地都有開放特定的收書點。這個活動受到了不錯的回應,成功募到了來各式各樣的東南亞原文書籍。帶書者能在書本里寫下自己的心得和感想,而這些承載著意義的書籍現在就正擺放在書店的架子上,歡迎大家前來借閱。

台灣與東南亞密不可分的關係

據2015年1月台灣內政部的資料顯示,目前居住在台灣的新移民總數已經超過百萬。這當中包含49萬9千9百人的外裔、外籍配偶、20萬在小學和國中就讀的新移民第二代以及約55萬6千人的外籍移工。這群來自東南亞的移民工朋友,早已是我們不能忽視的一群。在我們生活的周邊,常常都能與東南亞的朋友接觸,不論是走在菜市場時遇到推著老奶奶的看護;或是市場裡所賣的魚和米都是由外籍漁工或農夫所捕、所種;甚至是家中的親戚也有可能是來自東南亞的一員。

東南亞的朋友來台的理由可能是為了賺錢養家、或是想要讀書追求夢想。無論是為了什麼,相信這群東南亞的朋友對於來到台灣應該都抱有期待。然而我們在面對他們時,保持著的心態往往卻不是正面的評價。也許是因為主流媒體在報導時所形成的刻板印象、又或者其實這是包含的是對於低階職業的歧視。然而試著想想,在這些刻板化的印象地下我們真的有和他們接觸過嗎?而那些低階職業,其實有很多是我們自己所捨棄。當移民工朋友願意對此付出辛勞來養家糊口,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帶著有色的眼睛對待他們。

東南亞書店的出現可以是一個契機。藉由這個空間,能夠讓更多的台灣人了解並看見東南亞。「燦爛時光」的策展人吳庭寬表示,他從來沒有想過「燦爛時光」會永久地經營下去。當有天誠品書局也開始賣東南亞的原文書籍,那時就算「燦爛時光」不在了也沒關係,因為這表示社會已經看見了這群移民工朋友,而「燦爛時光」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了。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