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高中生大學
 

讓台灣與東南亞看見彼此的書店

 

讓台灣與東南亞看見彼此的書店

作者 : 蔡晴猗、葉瑋玟 / 發佈日期 : 2016/09/25

來到桃園的後火車站,沿著延平路直走,不難發現與台中第一廣場相似的街景:寫著異國文字的小店招牌;標識著異國國旗的看板;許多販售電話卡的店家。這裡在平日里的冷清與第一廣場一樣,而週末也能在這裡聽到許多來自異國的聲音。這當中,隱藏在延平路44巷的小巷子裡,有著一家漸漸成為新移民及外籍移工聚集的小書店——「望見書間」。

「望見書間」的英文縮寫名稱為SEAMi,念出來的同時也是「see me」,看見我的意思。這家成立於2015年3月30日的獨立書店,主旨在於提供一個友善移民工的藝文空間。店的名稱SEAMi裡的「me」,便是代表著移民工朋友的意思。在主流的社會下,新移民和外籍移工往往是比較難被看見的一方。SEAMi的創辦人林周熙表示,有了這樣的一個東南亞空間,有相關的演講和分享活動持續進行著,它就能成為讓大家了解的窗口。「長期忽略東南亞文化的主流社會,如果你不去撼動他們,他們會很難回頭去看。有了這樣的空間,大家就能看到吵了那麼久,講了那麼多東南亞的事情,究竟是什麼?那我們就來看它一眼。這是可以讓主流社會可以轉頭的一個過程。」

「望見書間」提供免費借閱的東南亞書籍的服務。這些書籍都是以東南亞的原文為主,當中包含了泰文、緬文、越南文、菲律賓文、印尼文以及柬埔寨文。這些書籍大多來自於2015年2月開始舉辦,「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的募書活動。在全台各地都設立了收書點,鼓勵台灣人在到東南亞旅行的時,隨手帶上一本當地的書籍回來台灣。這個活動一直到現在,2015年6月都受到了很熱烈的回應,而收書點也在增加當中。活動的發起人是林周熙的同學——張正,也正是在新北市另一家名為「燦爛時光」的東南亞書店的創辦人。

望見書間」一共有5樓,在空間的設計上採取了中性的設計。林周熙表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圖騰文化,而東南亞裡所包含的國家也不例外。「我們取一個中間值,即便是讓台灣人自己進來也不會有感到陌生。」這個空間不會偏向任何一個國家,所以在這裡不論是來自哪裡,都不會感到陌生或不自在,形成一個全民客廳的感覺。

從開幕的時候就已經加入了「望見書間」志工一職的邱鴻凱認為,擁有這樣一個由台灣人所經營的東南亞書店,能夠呈現一個較彈性化的場域,讓台灣人更容易踏入並與東南那亞文化接觸。「台灣人不是真的就這麼冷漠。可是他們可能也缺乏一個,比較像中介的,比較安全空間。就像我們可能平常不會特別走進印尼的商店,或越南的商店,可是如果這邊是一個台灣人經營的,沒有那麼以某一個文化為導向,那他就會比較願意跟安心的跨出那一步。」

踏入一個陌生的空間,一般民眾都會感到些許的不自在。就如同踏入台中第一廣場時,許多人都會覺得自己來到了東南亞,因為看到的不自己所熟悉的景象,而感到不自在。相對的,當移民工朋友們來到這裡時,放眼整個台灣,這對他們來說都是不熟悉且不自在的。往往這個時候,他們會需要尋找一個浮板,在這個舉目無親的國家,尋找既有同樣同圈子的朋友,甚至是尋找熟悉的文字和書籍,藉此讓自己內心休息。

移民族群及他們的文化等等已經是台灣歷史不能分割的一部分。然而東南亞對於台灣來說,卻仍然覆蓋著一層陌生的面紗。回溯過去的二到三十年,台灣與移民族群之間,在未來也還會繼續這樣前進。沒有適當的空間或人員去維護,當我們想要更加了解的時候它會是比較困難的。「望見書間」踏出了第一步,成效是否如同預期正待時間的證明,然而目前已經能在這裡聽到了來自不同國家,移民工朋友的故事。藉由這些經驗以及不同語言的書本分享,這裡是移民工朋友假日里休息的安靜空間,同時也是台灣人與世界接軌的另一個聚點。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