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高中生大學
 

需要等待的藝術品 漆器製作

 

需要等待的藝術品 漆器製作

作者 : 無 / 發佈日期 : 2016/09/24

從木工到漆器擁有環境優勢的台中市豐原地區,自日治時期開始便被規劃為漆器的原料供應區,為豐原的漆藝歷史奠定了深厚的基礎,而豐原人也繼承了老祖先的智慧結晶,在自己的家鄉發展出各具特色的漆器工藝品。身為漆器藝術家陳永興老師,在這耳濡目染的環境之下,嘗試多元的創作開創出屬於自己的風格,也將自身所學毫不保留的進行傳授,為年輕學子提供舞台展現自我。

從木工到漆器

在木材的生產地豐原成長的陳永興,從小就因為家業而接觸與上漆的相關工作,舉凡木頭製的家庭用具木湯匙、筷子和碗公,都是家裡主要收入來源,然而這些器具要持久的使用,就必須經過上漆的工作,從幫忙上漆的過程中陳永興找到自己的興趣,那就是對漆器製作。在此之後陳永興積極的尋找學習的管道,很幸運的他碰上了推動台灣漆藝傳承的推手賴作明老師,在賴作明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紮實的漆藝技術,從此就與漆器密不可分。

時代變遷下的衝擊與轉變

漆器是種等待的藝術      

陳永興談起漆器的發展時,感嘆時代的變遷對漆器的影響總是息息相關。漆的使用由中國流傳到日本,在日治時期臺灣因為地理環境跟氣候屬於溫暖潮濕的亞熱帶,這種理想的工作環境適合漆樹的生長、收成以及漆器上色之後陰乾工作,因此日本人嘗試在木材生產區豐原培植漆樹,想規劃出專門的漆器生產線。從日治時期到臺灣光復,這項傳統產業因為經濟而崛起,隨著工業化時代的來臨,漆器面臨著產業外移的市場競爭,再加上環境保育的觀念興起,禁止伐樹導致缺乏製作漆器的木材,使得這項技藝的發展一度陷入困境。

在講求快速的現代生活中,製作漆器就顯得慢活許多,做漆器的人形容漆藝是一種等待的功夫,需要時間的積累和等待才能孕育一件作品。然而技藝的傳承,就像漆樹的成長般需要長時間的灌溉和呵   護,才能看的到成果。在漫長的教學和等待中,漆器這項技藝逐漸被新一代的藝術家接受並進行轉化和結合,並嘗試與文化創意做結合並使用多元媒材創作走出一條與傳統不同的道路,讓台灣的漆器能逐漸的融入生活之中。

瀏覽數: